查看原文
其他

大和战舰(3)海底也要改造,城市也要扩大

风灵之声 风灵 2022-03-23


大和战舰的收支决算报告(3)


原作:青山  诚

编译:老狼是也

 

 

进口机械设备花费宝贵外汇

 

奥林匹克大会的预算不舍得出,但建造大和战舰的费用却如涌泉般地取之不竭。“大和”、“武藏”的建造包括船坞和船台,还有与建造其巨体相吻合的许多机械设备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大和级战舰中的装置和火药库,还有炮塔等重要部位的防御,占了船体重量的三成的2万1226吨。两艘大和级战舰就等同于金刚级战舰七艘的同样重量的装甲。原来的设备根本就无法生产制造。


另外,大和级战舰的装甲,要求能够承受自舰46公分大炮的直击。这比从来使用的战舰装甲加厚许多。金刚级战舰的装甲最厚为203毫米,能够承受41公分炮直射而加厚的长门级战舰,其装甲厚度是305毫米。但大和级战舰的侧舷装甲为410毫米,最厚重的主炮防护达650毫米。


装甲板用大型压力机锻铸,截止当时日本海军工厂使用的压力机对于锻铸650公分装甲无能为力,为此海军向具有世界最高水准的德国进口了水压锻造设备。这是1万5000吨的大型水压锻造机,在制造国德国也是史无前例的超级设备。厂家的人不禁问:“日本想造什么?”不解地接受了订单。因为太大,运输上也费了好多周折。设备制造后,又加以分解,由3艘货船运到日本。这么大的水压锻造机当时连美国也没有。战争结束后,好多美军有关人员都到吴海军工厂访问参观。

 

日俄战争后,日本的战舰和装甲巡洋舰等大型战斗舰艇都能在本国生产制造了。但是,对于制造所需的器械设备,大半还不断地依赖从国外进口。挑战建造世界最大的大和级战舰,其状况也未改观,在工业技术方面,日本还未达到先进国家的水平。为此,除了1万5000吨的水压锻造机之外,还有各种机械设备需要从国外进口。比如吴海军工厂为制造46公分炮,在昭和13年(1938)还从德国的瓦格纳公司进口了炮身加工用的旋床两台、炮架加工用的旋床两台,总价格116万796日元。


德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技术先进国家,工作机械类的出口大国。但希特勒掌权后和英法关系恶化,失去了获取创汇的机会,机械类的出口开始蒙上阴云,于是日本成为新的出口市场而受到期待。


德意志的工作机械类的出口对象,日本原来只排10位以后,从昭和8年(1933)起,一下列于苏联之后的第二位,大幅跃进。其后,也一直位于2~4位,对于德国来说是重要客户。这期间,希特勒宣布重振军备强化武装,建立世界最强的装甲师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几乎征服了欧洲大陆。生产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德国也必须耗费大量军费。日本高价购买的工作机械所获取的外汇应该也充填于此吧。



为制造大炮进口的设备

 

除了德国,美国的机械设备也大批出口日本。但日中战争爆发后,日美关系对立加深。美国对蒋介石进行军需物质的援助,甚至派出志愿航空队与日本作战。几乎处于半开战状态了。但这期间石油等原料和机械类还大量向日本出口。近年来,有说日本和中国的关系“政冷经热”,围绕着尖阁列岛(钓鱼岛)归属问题政府间的对立激化,但日本向中国的投资仍然毫无衰减。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吧。日美之间这样的关系一直维持到昭和15年(1940)7月,以后罗斯福政权对机械设备、化学产品等军需物质实行出口许可制,对日本开始进行经济制裁。


从日中战争爆发的昭和12年(1937)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昭和16年(1941)为止,日本海军从美国进口的机械设备和航空零部件总额为2017万美元,兑换成日元的话约为8592万日元。陆军也依赖从美国进口机械设备,昭和14年(1939)大阪陆军武器厂等军需工厂为进口旋床等机械设备,还花费了4000万日元到美国当地去采购。


一边把美国作为假想敌而敌视着,一边为制造武器大部分的机械设备和零部件都依赖于美国。被期待作为对美开战的秘密武器的大和舰的建造,也使用了美国的机械设备。结果日本仇视着美国,但越要增强军备就越让美国赚钱。


现在成为智能手机和半导体世界上有数的出口大国韩国,生产这些产品的机械设备和材料也都依赖于不断制造麻烦加强仇恨的日本,但三星的智能手机销售越旺,日本的工业也越滋润。令人不禁感到,这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和美国的关系不无相像之处啊。


但美国的经济当时还是以内需为中心,并不依靠出口。而对日本的出口也仅占10%左右。即便切断对日贸易也无所谓。所以,罗斯福政权就敢于实施对日禁运吧。

 

为搬运世界最大主炮而建造的运输船

 

东洋最大规模的船坞在各处建造,耗费了贵重的外汇进口最先进的机械设备。但要完成全部都是超规格的大和级战舰这还不够。


大和级战舰搭载的46公分的主炮,由吴海军工厂大炮部门担任制造。但是2号舰的“武藏”号主炮要从吴运送到三菱重工的长崎造船厂,距离长远,为此就要有运送的工具。


海军至此也有从吴海军工厂将制造的舰炮运送到其他海军工厂和民间工厂的经验。比如,因华盛顿条约生效而废弃的战舰“土佐”号就是三菱重工长崎工厂制造的,“土佐”的41公分主炮是吴海军工厂制造,然后将炮身、炮塔经供油船“知床”号运送到长崎去。


但是这次同样的方法不能使用了。将供油船加以改造,巨大的炮身还是装不进舱内。没有船可以装载和运送46公分的大炮。这样,不得不建造专门的运输舰。根据这样的判断,第三次海军军备扩充计划中就专设1万吨级运输舰的建造费440万日元,通过国会承认。

 

这个运输船的建造,也由三菱重工长崎工厂获取订购。大型船的船底通常是双层结构,而这艘运输船则把双层结构延伸到甲板,做了很谨慎的坚固设计。


这因为运送的是非常重要的秘密武器的运输船,需要加倍保障安全,以防万一触礁或碰撞事故,结果三菱的造价报表超出了预算达473万6852日元。海军接收了这一报价。这艘运输船在昭和15年(1940年)7月竣工,基准排水量为1万360吨,命名为“樫野”。


“樫野”这一舰种应该算炮塔运输舰,但为了隐藏大和级战舰存在的秘密,海军把它假装是运送武器、弹药为目的武器运输船。当时,运送41公分大炮无需建造专用的炮塔运输舰,为了防止敌人间谍注意到“樫野”的存在,推测到这艘运输舰和大和级战舰主炮口径的关系。海军在其他方面,还把46公分大炮命名为“九四式40公分炮”以掩盖主炮口径,为保守秘密玩了各种小花招。

 

“樫野”号在昭和40年(1940)服役后,马上就搬运了46公分的炮身、炮塔,还有作为副炮使用的“最上”型巡洋舰拆卸下来的15.5公分炮,在长崎和吴之间来回跑了三趟。就这样完成了使命。3号舰的“信浓”号改建成航母了,4号舰中止建造了,它也就“失业”了。


仅仅为了这样的任务,就投入了近500万日元的建造费,按照现在的货币价值来看,约相当于100亿日元吧。“樫野”号后来也用来作为一般的运输舰,在昭和17年(1942)9月,被敌潜艇鱼雷攻击沉没。只有1年多的短暂寿命。



此外,为了把巨大船体从船坞中牵引入水,从来的牵引船动力不够。为此又新建了加大马力的牵引船。舰上开始安装设备工程,入水后需要停泊在岸壁,主炮和各种武器装备的安装工事需要起重机船来进行。当时,要起吊46公分炮的炮身等重武器到船上安装,起码是起重350吨的起重机船。海军从昭和4年(1939)开始着手准备,向东京的石川播磨造船厂订购了大型起重机船1艘,再加上150吨起重机船1艘。


军舰入水后的安装装备,还需要各种其他种类的专业作业船。不愧是曾建造了不少战舰、巡洋舰等舰艇的日本海军,这些专门作业船当然都具备齐全。但是,对于超规格的超大型战舰,和工作机械同样,仅仅建造两艘大和级战舰,还都必须从头建造各种专业作业船。

 


为运用大和级战舰而改造地形

 

为了大和级战舰花费了庞大的经费,但这还不仅限于造船厂内。为了使用它,还有必要对海底进行大规模的削掘改造工事。大和级战舰比通常的战舰吃水更深。在满载弹药物质的情况下,吃水深度达10.86米。当时为止,日本最大的长门级战舰吃水深度只有7.15米。联合舰队根据地的濑户内海,海底浅水处遍及各处,这是航行大型战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另外,通过关门海峡即便没有问题,但作为要地,如果大和级战舰不能通过的话,就会造成作战上的各种问题。联合舰队曾经的战舰在航行通过时,通行并没问题,但发生过螺旋桨把沉淀于海底的泥沙卷起而使海面浑浊的情况。比长门级战舰吃水深3米以上的大和级战舰,擦碰海底的可能性就不得不考虑进去。基于这一判断,海军在大和战舰竣工之前,就对关门海峡进行了海底挖掘疏浚工程。


表面上说是舰队使海面浑浊留下痕迹不利于作战,其实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使大和舰能够通过海峡。为了使得海底深度达到17米以上,从全国调集了40艘海底疏浚船。同时为进行这一工程,还专门建造了两艘载有长臂抽泵能够抽吸海底泥沙的最新式疏浚船。工程经费总共耗费了5000万日元的预算。另外,把作为日本海军基地的濑户内海和各地的军港也都在这一时期进行了疏浚工程。

上世纪70年代,时任总理的田中角荣提出了“日本列岛改造”,投入了庞大的财政费用在全国各地进行大规模的土木工程。但是,战前日本也为了运用大和战舰,秘密地对国土进行了大规模改造。


对于日本海军来说,关门海峡是与美国海军的巴拿马运河具有同样重要的战略要地。美国当时始终贯彻不建造不能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超规格军舰这一方针,而日本海军则是改造海底地形使得运用大和级战舰成为可能。日本海军就是如此憧憬“大和”,对其功效下了很大赌注。但是作为圣域的军费或无可厚非,但为了一己之理想,也不考虑贫乏的国力,像享用涌泉般地使用军事预算,这对于后世的我们来看,只能是太离谱的蛮干了。

 

建造“大和”战舰的经济波及效应

 

战后的日本,遇有经济不景气,为促进民间的设备投资和雇佣,就常进行大规模的公共事业投资。海军当然没有这样的意图,但大和级战舰的建造,动用了大量经费,多少给经济造成影响。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承认也带来了某种程度经济促进效应。(这是凯恩斯主义的一种说法,在此就不另作评论)


比如,舰炮瞄准仪和测距仪,为了吻合46公分炮的射程,就开发出世界首创的15米测距仪。日本光学(NIKON的前身)以1台40万日元的价格接受订购。这个测距仪分别安装在大和级战舰舰桥顶部和第2炮塔之上两个位置,因此“大和”、“武藏”两艘共有四座,加上备用部分,海军订购了八台,合计320万日元。这时还预计要建造三号舰四号舰,所以日本光学为了将来接受大量订购,在多摩河沿岸进行新工厂的建设和设备投资。


另外,“大和”、“武藏”两艘战舰就要制造4万吨以上的装甲,仅依靠吴海军工厂无法承担,因此日本第一的日本制钢所(现在的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简称JSW)分担制造大和级战舰的装甲板。


吴海军工厂为了制造650毫米厚的装甲,从德国进口了当时世界最大的1万5000吨水压机。大和战舰的装甲,最薄的部分230毫米,如果接受这样的委托生产,日本制钢所也需要大大扩充相应的设备,于是从德国进口了1万吨的水压机,和吴海军工厂的比较来说小一号,这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级别的水压机。这高价的工作机械对于民间工厂多少有点不相匹配,但大和战舰上搭载的高射炮呀机关枪等交由日本制钢生产,得到大量的订购还是很值了。


因为发挥了这些有形无形的资产,这家公司在战后成长为世界著名的钢板生产厂家。平成22年(2010),该公司建成了拥有1万4000吨水压机的锻铸工厂,设备投资约800亿日元,价格与战前从德国进口的水压机设备基本相同。

 

建造巨大战舰所波及的经济效应,受到最大恩惠的还是建造“大和”“武藏”的吴海军工厂和三菱重工长崎造船所工作的工人,和这些企业所在的城市市民了。

吴海军工厂在大正时期,工人超过三万人,是东洋最大的军需工厂。在海军条约生效后,工厂的稼动率(注:机器设备开工率)大幅下降。昭和6年(1931),工人减到1万6322人,相当于全盛期的一半左右。因此,依存于海军和海军工厂的吴市也萧条起来。


但是30年代中期,工人数量再次猛增。批准认可建造“大和”的昭和12年(1937),工人总数超过了大正全盛期,突破了四万人之多。建造“大和”需要大量工人,因此带动了大幅增员。


建造“大和”,姑且以“工时”进行一下测算。“工时”以工人数乘以作业日数得出的数据为单位。战舰“长门”的场合,工时为196万,姐妹舰的“陆奥”采取船台建造法,较为复杂,工时为206万。大和级战舰是长门级战舰的倍以上规模,工时当然也是两倍了。工厂方面的设定的计划就是400万工时。


海军指令昭和17年(1942)6月为期完成“大和”的建造,为此仅造船现场必须每天有2500~3000员工在工作。工人需要交替作业,为此还必须确保人员相应充裕。加上炮塔制造等其他部门的话,所需的工人数量更增加了。当时工厂就希望有熟练工。

 

同样是工人,海军工厂和民间工厂的待遇有很大差别。当时民间的实习工的日工资为40钱,中年的熟练工为1元80钱~2元。劳动时间长达10~12小时,加班也没有加班费的情况很普遍。工人不是月工资的正式雇佣,如果生病不能工作,那么只能流落街头了。不仅如此,工厂根据自身需求,随时都可以炒鱿鱼,和现在的挣日工资的派遣劳动者一样。当时日本这样的雇佣是普遍情况。

而在商家就业住宿舍的劳动,提供粗茶淡饭和简陋混杂的住宿,月工资也就4、5日元,相当于今天的1万日元左右,和现在高中生的零花钱差不多。一般没有学历的平民,多数就在这样的黑店里干活谋生。


但是海军依靠充足的预算经费所经营的海军工厂就完全不同了。工厂工人按照熟练程度分为103级,根据能力支付薪金。最低的新实习工也能保证55钱工资。超时的加班还有加班费。另外年度还有两次奖金,20岁以下海军工厂的实习工每天从55钱工资出发,20岁以上日工资能达到1日元,30岁以上的熟练工就能升薪到日工资2元50钱~3元。一个月工作25天月收入60~75日元,比民间工厂月收高出10元以上。


知道这样有这样的待遇,谁都想到海军工厂就职。“大和”的建造,至少增加了数千人受到这样的恩惠。

 

此外,吴海军工厂为了培养技术人才,在工厂内还设立了工业高等学校(相当于现在的工业大学)。以旧制中学毕业以上学历者为对象,在工厂劳动的职工也具有参加考试的资格。考试及格的话在这里学习,可以获取各种资格和高等教育毕业资格,就打开了获取高薪的海军技师的道路。海军技术也分成国家公务员或高等官,退休后还有养老金。


工厂里其他还有,以高等小学毕业为对象的工业学校,有培养工人的训练班,这是和各种专门学校具有同等资格的中等教育机关。毕业后可以以技术员身份受雇于海军工厂。技术员和日薪制的工人不同是享受月薪待遇的公务员,具有相当于上等警察或下士官的身份。


得到月薪制的安定收入的公务员或职工,在战前就是少数的中产阶级了,是平民向往的对象。但是,要想取得这样的待遇至少要具有旧制中学毕业以上的学历。那时中学入学率仅20~30%。在偏远地区或农村,不少地区10%都不到。即使学业成绩优秀,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得不放弃学习的人居多。对于这样的人来说,海军工厂所办的工人培训所就是希望所在,不收学费,边拿实习工的工资边学习,终于能够升级为技工,就成为月薪族。正因为这样,工人培训所每年招生,就会有大批人应考。


工人培训所的入学竞争率达10倍以上,不是个容易挤进去的地方。这在大和级战舰开始建造后,也年年扩大了招生,这使得平民子弟增加了希望。大和级战舰原来预定建造四艘,而在第三次海军军备扩充计划中,还决定建造其他各种舰艇。为了应对大幅增加的工作量,技师或技工还远远不够。

 


对于城市来说,工厂的存在的是“灾星”还是“福神”?

 

到处都是锤子敲打铆钉的回响,大和舰的建造正式开始,工厂内充满生气。

在电气熔接技术不成熟的当时,船体的建造就是捶打铆钉的方式来衔接。“大和”的船体总计有615万3030个铆钉。通常捶打铆钉是三人一组,但这里需要使用比通常更大的40毫米铆钉,这个作业就特别编成五人为一组。


把烧热的铆钉插进铆钉孔,再用铁锤捶打使之紧密结合。这都是高手的熟练工来做的工作,一天1组打入100个铆钉就算极限了。作业来不及,为了完成铆钉工作,设定了标准数量,超过的部分就采用计数奖金。担心作业拖延的监工,就大发计数奖金来提高作业效率。为此,大和舰建造期间,铆钉工的日薪几乎每天都能加算30%。


日薪仅1~2元的年轻员工,也就能得到30~60钱的计数奖金,在居酒屋就可以喝上一杯了。日薪达2~3元的熟练工,就有近1元左右的计数奖金,可以奢侈些在咖啡屋花70钱喝杯进口的威斯忌还带找零钱。工厂下班后,口袋有点钱的铆钉工纷纷去居酒屋畅饮一番。独身者中也有攒下几天的计数奖金跑一趟妓院。叫做春楼的大众妓院,2日元左右就可以去一趟。


不仅是铆钉工,吴海军工厂的各个部门,为建造“大和”都增员了,工作堆积如山。海军工厂和民间工厂不同的是,不会吝啬地克扣加班工资。

 

吴海军工厂生机勃勃,也刺激了企业所在的街区。达数万人的工人旺盛的消费活动波及了全市。景气在城中洋溢,各种场所都汇集了人气,这从人口推移也可以看出。吴市人口长期停留在15万人左右,满洲事变后人口呈增长趋势,昭和10年代(30年代中期)突破20万,昭和15年(1940)国家基本调查中人口为23万8195人,成长为日本排第12位的城市。10年左右就增加了四成。


吴市内大街上确实人来人往,工人们不仅聚集在小酒馆或春楼,到休息天繁华大街的商店,也有带着家属逛街的热闹场景。昭和10年(1935),临近的广岛老百货店“福屋”就在吴市开设了分店,也是买卖繁荣。海军工厂的发薪日或者半年一次奖金的发放日,就更显拥挤。当时还有颇为稀罕的泳装表演,挤不进去的顾客就拥堵在街道上。因为太过混杂,为防止发生事故,有记录显示警察局还派出警队维持秩序。


昭和时代晚期(上世纪80年代),不动产、股票飙升所带来的景气感,企业扩大雇佣,薪金和奖金也不断攀升,这刺激了消费的欲望,人们开始向往名牌产品,各地不时就举办花样翻新的促销活动,更增加了人们消费的热度。这就是“泡沫经济”的异常现象。当时的吴市就与此相似。


作为文物存在的旧时代建筑


与实体经济乖离的股票和不动产的飙升所带来的泡沫经济,人们不知个中缘由而卷入虚幻潮流中呈现骚动,但关于昭和10年代(30年代中后期)吴市具有的状况,人们只是不说而已,大家还是明白个中缘由的,这就是工厂中正在秘密建造着的“大和舰”了。

 

海军为了隐藏对美的秘密武器“大和”的存在,不惜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段。仅从事船壳工事的就有约2000工人,为此对全体员工的状况进行了彻底的调查,让大家签署“关于船坞内的作业一律不得外传”的誓约书。本来海军工厂对泄漏情报就抱有神经质般的警惕。这次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使得工人也都感觉到“这回非同寻常”,也都意识到如果随口说出秘密,将有什么可怕的灾难降临。实际上,在建造中被宪兵拘留,受到严厉调查的人也不在少数。有某技师因泄露机密罪被送监了,这种传闻不径自走,令大家感到害怕。


船坞建了巨大的顶棚,还用一千多枚白铁皮围得严严实实。经过工厂附近的吴线的电车线路段也被铁皮遮蔽了。列车上常有宪兵乘入,警惕着有人探头探脑。海军害怕美英等敌国间谍的潜入,为此在市内各个地方、在能俯瞰市街的高处等地都配备了警官或宪兵。还组织了小学生的防谍少年团,商店街的自警团等,并让他们巡视市街的各个角落。

 

正是因为严重的警戒,反而引起人们好奇心:“工厂里在干什么呢?”


“大和”在昭和15年8月8日完成船体,从船坞进水将船体移动到进行安装的栈桥,那里不再有隐藏巨大身躯的屋顶和铁皮包围了,于是海军军方就把沿海的民家的窗户封闭起来,采取了一些列措施,这个阶段海军仍为了保密而竭尽全力,但其实也难做到真正的密不透风。


家属、亲戚或者非常亲密的朋友之间,还是有建造巨舰的传闻。只是知道舰名叫“大和”的,在海军中也只有极少数。人们在传闻时,常常环视一下周围,小声地说:“就说那玩意儿吧……”。没有名字令人不可思议,也平添一份神秘。而且,一不小心还会为此招惹是非,更令人感觉不是滋味。但是,人们也都理解最近的景气就与这个怪物相关。如果不谨慎就会受到灾祸,敬而远之则能带来福气。就像个很难伺候的神灵。对于吴市的人们来说,这个不知名的怪物,也是令人恐怖的存在。


军港和工厂所在的街村每年都会发放不少的“海军援赞金”,吴市的援赞金在昭和初年每年12万日元,但到了昭和8年(1933)就增加到17万1830日元。到了“大和”入水的昭和15年达到23万9000日元。这里不乏为了保密给吴市当局和市民增添了麻烦而表示的些许歉意,可以这么考虑吧。这相当于当时市政府的税收的三成左右的金额,对于市财政来说无疑是“福神”了。 

 

下集预告

○    板刷竟然价格猛增

○    停泊基地就耗费巨大的大和舰

○    大和舰水手的人工费


(待续)


相关文章:

大和战舰(1)建造世界最强战舰的贫穷国家的钱袋子

大和战舰(2)吞噬金钱的怪物

须藤真志 | 珍珠港和美国 (老狼是也译)

老狼是也译文列表(2020年8月24日更新)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大和战舰(1)建造世界最强战舰的贫穷国家的钱袋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