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和战舰(2)吞噬金钱的怪物

风灵之声 风灵 2022-03-23


大和战舰的收支决算报告(2)


原作:青山  诚

编译:老狼是也

 

 

“大和”战舰的建造费从私房钱中挤出


一旦展开无限制的造舰竞争,日本战舰的数量更处于劣势。数量上的劣势就只好用质量来弥补。倾倒于大舰巨炮主义的日本海军对此的愿望格外强烈。于是他们找到的归宿就是大和战舰的制造计划。


海军制造“大和”和“武藏”(姐妹舰)的计划中有一个重大理由,当时已经有巴拿马运河,美国海军造船厂当时以东部为主,对于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两洋展开舰队的美国海军来说,全部的军舰都按照能够通过该运河设计,军舰的大小就受到限制。运河最窄处为33.5米,战舰的宽幅也就必须在这范围之内。这个宽幅的话,所能搭载的主炮口径以16英寸(40.6公分)为限。这样的话,也就是当时最大级别的舰炮了。搭载这样口径主炮的战舰,只有日本“长门”号、“陆奥”号两艘,英国皇家海军的纳尔逊级两艘,美国海军的科罗拉多级三艘。全世界仅有七艘。海军条约时代称其为世界“七大”(big seven)。



如果能够建造搭载比16英寸舰炮更大主炮的战舰,那么战舰数量之差就不再成为问题。炮的射程距离也就是根据大炮口径比例性地加长。如果美国战舰无法搭载这样的巨炮,那么在射程圈外就只能遭到单方面主炮的轰击。无论大炮数量再少,敌方的炮弹够不着就没有什么威胁了,就这么简单。第三次海军军备扩充计划决定建造的大和级战舰,就是从这点出发进行的设计。从理论上来说看似颇具说服力……但是,完全在敌人射程之外,己方就可使之陷入炮火之下,究竟有无可能呢?了解海战的军人的考虑就更加现实。


根据编纂太平洋战争的战史丛书看,根本就没有谈及“大和”舰有可能在敌射程外进行炮击。大和舰搭载的46公分大炮的射程为4万2000米,这样的距离要在大海上命中高速移动的目标几乎难以想象。在实战中,现实的距离是2~3万米进行炮战。在莱特湾海战中,大和号对敌护卫航母发炮进攻时的距离是从3万2000米左右开始的。但是,如果是这一距离,也在敌战舰射程内,要是战舰对决就形成相互炮击的对战了。



在射程圈外进行己方单方面的作战来取胜,只是桌面上的计划空论罢了。不进行接近的炮击就难以命中敌舰,要把敌舰击沉,就必须有不怕中弹而闯入射程内的必要。实际上,参与研发的设计师们,也把这些考虑在内。大和舰的主要部位,配置了能够耐受本身搭载的46公分大炮的轰击的厚实装甲。如果在敌人射程外进行对射,那就没有必要使用这么厚实的装备了。


敌舰射程外的战法如同一张画饼,不断被追究的问题就是,对一般战舰而言如此显著的高价建造费究竟为何般?投入了高额的预算建造这艘巨大战舰的话,就不得不拿出与此相应的结果来。


在预算争夺中,敌人不仅仅是陆军,在海军内部也为了预算发生激烈的竞争。这一时期,提倡航空战机将成为今后海战的主角的航空主战论者在海军中逐渐增加,他们认为与其建造战舰,不如充实航母和航空兵力。为了竭力主张巨舰的优越,也许就有必要竭力宣传新型战舰所具有的压倒性战斗力吧。


第三次海军军备扩充计划的预算在得到议会承认时,大和舰的基本设计已经完成。炮塔搭载的是46公分炮并具有三联装置,这样的炮塔在舰艇前后共有三组,主要部位能够承受自身的主炮直射。为此该舰的舰体就接近7万吨。这是超出从来战舰常识的巨舰。


但是,对议会提出的新战舰计划案却只有3万5千吨。这是恰好满足海军条约所认可的极限。其他国家也有这样新型战舰的建造计划。大和级战舰是对付美国的秘密武器。其性能作为军事机密,海军有必要隐藏这计划详情,不得让其他部门和议会知道。于是就用与他国3万5千吨级“普通战舰”一样的预算报批。


当时认为海军条约还将延续的英国就着手建造了排水量在限度内的“英王乔治5世”级战舰。美国海军也进行了同样排水量的“北卡罗来纳”级战舰建造计划。这个排水量能搭载的大炮就以16英寸为限。终于英美得到公布的日本新战舰建造计划的情报,以为也是“普通战舰”而感到安心。


说是3万5000吨只是实际所建造的大和级战舰的一半左右。不申报与此相吻合的经费预算,大藏省的官僚和议会都难以通过吧。而且也瞒不过各国的情报机关。为此,海军提出的经费要求1艘为9800万日元,这与建造3万5000吨的舰体相当。但是,7万吨级的建造经费就不够了,实际上的建造费预估1艘达1亿1759万日元,与向议会提出的经费预算相差1959万日元,建造两艘就差3198万日元。


那么不足部分怎么填补呢?这一手已经准备好了,那就是在第三次海军军备扩充计划中,编入了实际无意建造的驱逐舰3艘和潜水艇1艘,用作虚报来申请经费。这样掺水的预算军费,就用来补偿大和级战舰的建造经费。


预算案中要求的经费,新型战舰的建造经费每吨为2800日元,而驱逐舰每吨为5050日元,潜水艇为每吨6450日元。机械、测量仪和各种设备比船体的建造费更高,所以舰体小的话,平均1吨的建造单价就高。驱逐舰3艘和潜水艇1艘的排水量加起来也不满1万吨,这就能弥补2艘7万吨级战舰的建造费用,由此看来战舰意外地像是低成本的舰船了?


这样的伎俩在现代如果被暴露出来,显然会成为大问题,将受到国会的激烈追究和媒体的猛烈抨击。但当时军事费用是“神圣领域”,即使有疑问,官僚、议员谁也不敢追究。这之前就发生了二・二六事件,热心消减军费的冈田启介首相、高桥清是藏相就都遭到袭击,高桥清被刺杀(冈田启介因叛军误杀了其秘书而逃过一劫)。谁都不敢得罪军部。

 


“大和”是便宜货吗?

 

第三次海军军备扩充计划中也决定了建造两艘大型航母。根据这个计划, “翔鹤” 航母的建造费为8449万6983日元,另外战争期间服役的“大凤”航母为1亿120万日元。大和级战舰计划的第三艘,建造中改为航母“信浓”号,为1亿4770万元。(“信浓号”航母,在1945年战争临近终结时,因担心美军的轰炸从横须贺往濑户内海转移途中被美军潜艇击沉。建成的话是当时最大的7万吨级航母,但至今还是个谜一样的存在。)


“大和”的建造费因为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超出当初的预算,达到了1亿2780万日元。即使和后来改建为航母的“信浓”相比还是便宜,和其他大型舰只相比,战舰还算比较便宜。


大和:战舰;翔鹤:航母;大凤:航母;信浓:大和级战舰改造的航母;

阳炎、秋月:驱逐舰;浅间丸:民间客轮


民间船舶的造价如何呢?日本游轮能够就航欧洲航线的“浅间丸”级的客船,1100~1200万元的造价,是1万6947吨的豪华游轮,它和一艘驱逐舰造价所差无几。新型的阳炎型驱逐舰造价967万9191日元,大型的秋月型防空驱逐舰造价1209万日元,无法和普通客船相比的高成本了。同样叫作“船”,但二者之间天差地别。这使得组建舰队的海军官僚们与一般人对于金钱出现天差地别的感觉也相通,他们已经习惯了军舰和武器装备的高额数据,他们会坦然地说:“大和舰竟然这么便宜就能建造吗?”


3艘驱逐舰和1艘潜水艇的虚报,使得两艘普通的战舰成为世纪最大最强的超级战舰。驱逐舰一艘的建造费相当于当时日本最大的豪华游轮,但在军人的感觉中仅仅是大量建造、用作消耗品的小舰艇而已。



当时军费是机密,一般百姓是无法知道详细的数字。要是知道的话,他们看军舰就如同吞噬金钱的怪物吧。


昭和12年(1937)的政府财政收入是29亿1000万日元。大和级战舰两艘的造价就相当于当时财政收入的约10%。平成30年度(2018)的全部防卫预算只是其一半的5%左右。而且,这些经费中,包含了海陆空自卫队的人员费、各种兵器的维持费、在日美军的相关费用,还包含了两座陆上反弹道导弹防卫系统(Aegis Ashore)、购买最先进的隐身战机F35等的费用。


对此,受到媒体的批判,还受到国会在野党 “太昂贵”的指责。两艘军舰就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10%,要在现代,会遭致怎样的反应?


这里,不妨再对大和级战舰与同时期美国的战舰建造费作一比较。与大和级战舰几乎同时开始建造的“北卡罗来纳”级战舰,因为考虑海军条约或将延长的因素,计划的排水量为3万5000吨,是搭载了16英寸炮三联装置共9门的“普通战舰”。预定的建造费为7000万美元。当时的汇率1日元=4.26美元,换算成日元的话为2亿9820万日元。


此外,战争期间建造的爱荷华级战舰的排水量4万5000吨,1亿美元。相当于4亿2600万日元。爱荷华级1艘相当于大和级战舰3艘的造价……但需考虑到当时日本已处于国际孤立地位遭经济制裁。就像现在的北朝鲜的状况吧,丧失了国际信用,日元汇率猛跌。


按照世界经济大萧条前的汇率1美元=2日元,这样北卡莱罗纳级战舰的建造费用为1亿4000万日元,与大和级战舰的建造费几乎相同。


但是,北卡莱罗纳级的排水量仅仅是大和战舰的一半。美国的建造费高于日本仍不可否认。日美战舰建造费之不同,可以认为人工费的差额大是重要因素。在海军工厂的职工工资,与世界第一富裕的美国相比,有着云泥之别。此外,意识本国的贫穷的日本,往好说是节约精神,往坏说就是抠抠索索。即使在军费这样的“神圣领域”,海军几乎都能得到满足的预算,如果考虑国家实力要加以缩减的话也很有限。无论如何努力,想要得到和美国海军同等的预算是绝不可能的。于是只能发扬节约精神,这在大和级战舰建造中比比皆是。


比如副炮塔,原来是“最上”(日本山形县的河流名)型巡洋舰的主炮。因为退出海军条约,“最上”型轻巡洋舰改装成重巡洋舰,主炮换装成20.3公分的连发。撤换下来15.5公分的三联装主炮,就作为大和级战舰的副炮再利用了。关于装甲,因为镍不足,就使用了当时日本占领地区能够开采的钼来替代,混合成钢材制造装甲。加上低人工费和种种的节俭,日本海军建造了美国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低成本的世界最大战舰。


实力的劣势而善于用精神主义加以填补是日本军队的传家法宝,再加上穷人穷办法,或可以说这些在某种程度弥补了日本和美国实力上的差距。

 

“临时军费”是口永不枯竭的井

 

而在美国,继“北卡莱罗纳”级战舰两艘之后,其改良型的“北达科他”级四艘,更建造了“爱荷华”级四艘,这样比大和级战舰更昂贵的战舰共建造了10艘。还有埃塞克斯级大型航母24艘也服役了。埃塞克斯级因为大量制造成本相对得到抑制,即便这样1艘也是7300万美元。看这种出手大方的大笔花销,日本的克勤克俭和所做的工夫实在像徒劳的努力。


仅靠节约总有限度。GDP美国是日本的5倍,也有说差距有10倍以上。要与世界第一的经济大国进行战争,终究要付出相当的军费。按当时日本国家实力来说要与美国对抗,怎么努力也难为敌手。为了获得预算,把美国作为假想敌倒也未尝不可,但实际作为敌国进行战争就难逃覆灭的下场。因为知道这一风险,当时为政者就对美开战问题举棋不定。


昭和15年(1940)9月,日德意签订了三国同盟(轴心国同盟)条约。当时因为德国同意将苏联也拉入同盟日本以此为前提加入了同盟国。但苏联对加入同盟提出了进一步扩张的条件,甚至拟插足巴尔干半岛,引起希特勒的狂怒,下达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即次年对苏发动进攻。


日本海军反对加入三国同盟。时任海军大臣的米内光政和副大臣的山本五十六就都是坚决的反对派。近卫内阁时,及川古志郎任海军大臣后,海军一改过去的主张,其托词是不便继续与坚持加入三国同盟的陆军发生对立和冲突。适逢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大将到东京,近卫首相向他征询意见。山本五十六对海军的托词极感痛心,对近卫首相问及日美开战的预估问题,他答道:

 

“非要说干的话,一年半载或能打个天翻地覆,但2、3年的话就完全没有把握了。缔结三国同盟条约已经没办法了,即便这样也希望竭力回避日美战争。盼为此而努力。”


美国反对日本对华侵略,更反对日本与德意之间的轴心国同盟。1941年美国对日本逐步采取了冻结资产和石油禁运等制裁措施。但日本方面忍耐着寄一缕希望于外交交涉。


在昭和16年(1941)11月1日的政府大本营联络会议上,海军大臣永野修身做了具有决定性的发言:“日本越来越贫弱……对于日本来说,对美开战的战机就在今日。失去这一战机,开战的机会就永远不再会有。


听起来,时间限定的短期战还有胜算,实际上当时情况确实如此。由于石油禁运,海军的储备燃料逐日减少,在燃料触底之前,管他结果如何一争胜负的声音渐渐强起来。最终11月5日的御前会议再次决定了对美开战。于是,海军根据短期决战战略,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发动了袭击。


如果是半年1年左右的短期战争,即使以美国为对手开战的话,战争经费或还能挤出来。按照这种估算决定了开战。战争期间的财政和一般时期不同,从战争开始到结束为止,作为一个财政年度,制度规定战争经费不足即可以要求追加“临时军费特别经费”。陆海军都以保护军事机密为由也不必对具体明目内容做说明,追加多少都可以。国家税收不足的话,就发行公债筹措资金。



在过去的战争中,所有这样的临时军费都由特别支出的形式来获取巨额战争经费。比如,日清战争发生的明治27年(1894),约进行了九个月的战争花费了2亿3000万日元军费,这时候日本的财政收入仅只有不足一半的约1亿日元,不足部分就靠发行公债来充抵。


而为时1年半的日俄战争的战争军费则高达18亿3000万日元。开战时国家财政收入为3亿3000万元。政府新设了烟税,强化了专卖制度等以增加税收,但仅此还远远不足。还在国外发行公债,募集了8亿日元以上,好歹勉强支撑着。这些艰辛也还值得,当时与三倍与己的大国俄国为对手,战争优势在握,终于坚持到和谈。


与强大国家为对手进行开战,用公债募集经费,短期战也能侥幸赢得战争的话……日俄战争这种历史经验,使日本对战争的判断产生幻觉。


但是,从太平洋战争开战之前起,发行公债已经达到限度了。日中战争开始后起,陆海军就接二连三地利用便利不断利用增加追加军费,借债已经像滚雪球般不断越来越大。国家财政中军费占有30%这一界限,在昭和6年(1931)的满洲事变发生时就已经突破了。大和战舰在开始假造的昭和12年(1937),日中就爆发了全面战争,国家财政中军费支出暴增到69.5%,已经远远超过危险水域。这种情况下,再对美进行开战,陆海军更是毫无顾忌地提出军费要求。无论怎样的短期决战,日本真有体力来支撑吗?


1926~1945年日本财政支出中军费的占比

 

与世界为敌的状况下,日本不再像日俄战争时那样可以依靠外债。于是庞大军费的大半就只有要求国民和银行、保险公司购买国债来筹集。政府和军部为进行战争,对于国民购买军事公债进行了奖励。这曾是过去战争时的成功经验,对国民来说也并不生疏:“胜利的话,投资的金钱和利息就都能回收”。


人们最初还争先恐后地抢购公债。到了太平洋战争更加激烈的昭和18年(1943),就采取了仅限于临时军费国债的无限制的发行措施,几乎就无尽头了。至日中战争爆发之前的国债余额为7~80亿日元,而到了昭和19年(1944年),膨胀到了1439亿7188万元。而且,在占领地,军队还独自大量发行代用货币的“军票”来维持驻军费用。如果把这些包含进去,那债务就更无法统计了。


总之,用非常规手段搜刮军费,成为通常的无法偿还的巨额债务。从这样的金额来看“大和”战舰的建造费也就成了沧海一粟。“即使这样,只要战胜的话就……”,在这种幻觉下进行的鲁莽战争,直到战败才终于真相大白。


招致这种最坏状况的关键因素难道不是“大和”吗?禁不住会这样认为。对近卫文麿首相说一年半载能打个天翻地覆,结果日本政府决定对美开战的山本五十六联合舰队司令官,在看到“大和”战舰的实弹射击训练时,据说他禁不住说:“这样能打赢……”,主张航空实力为主的山本也为这巨大战舰的威武巨炮所折服。如果发生舰队决战的话,大和战舰能打赢,是这样的念头浮现出来了?大和战舰的存在造成了过于自信和自大。而且军人的本能冲动也都希望拥有强大的武器并用于实战。这样考虑的话,制造大和战舰,成为诱使日本走向战争的一大因素,这也许并不为过。


 


第二章  “大和”战舰除建造费之外,还有庞大的预算经费

 

 

日本没有建造大和战舰的船坞

 

昭和12年(1937)8月21日,管辖吴(吴市,位处广岛东南的著名海军造船厂和海军基地)海军工厂的吴镇守府司令官接到了海军省建造“大和”的命令。这是公式排水量6万8200吨,全长263米,宽幅38.9米的巨舰。要求在昭和17年(1942)6月15日竣工。


吴海军工厂拥有当时东洋最大的船坞,也被称为造船渠的船坞的长度为270米,宽幅35米,在明治44年(1911)完工,第二年就开始制造令日本骄傲的当时世界最大战舰“扶桑”号。这次又要挑战建造世界纪录的战舰,但建造大和舰的话,因为它超过规格,即使东洋最大船坞,也无法容纳这一船体。于是工厂紧急开始扩建和强化船坞。船坞的长度达到314米,宽幅达45米。但总管建造计划的海军军政本部更下达命令:船坞还要再加深1米。


船体完成后,船坞中注入海水使之浮起,然后用拖轮拽出船坞完成下水。但要使达7万吨的“大和”浮起,原来的船坞深度不够浮力不足,如果触底拽出船坞,可能造成船体底部擦伤。


为此,采取的措施就是船坞深度达11.33米,还在底部大量浇灌水泥加以强化。大和级战舰采用了集中防御方式,沉重的机械装置都在船坞内组装,再覆盖上厚重的装甲,固定在船体上。需要花费数年的工程,这就要求能够承载沉重船体的船坞至少具有相当的韧性和耐力。


承担船坞改造工事的某工厂负责人回忆说,不知道在这里建造什么,“一定是难以想象的巨舰吧。”他毕竟是专门家,看工事的情况,建造什么样的军舰马上也察觉到了。


另一方面,大和级战舰第2号舰“武藏”号,则没有使用船坞,而是在船台上建造的。三菱重工在长崎造船厂就着山体延伸海面的缓坡,设置了若干个大型船台。“武藏”的建造使用了其中最大的第二船台,这也因为战舰超规,不够尺寸,于是改造船台工程又延长了60米,宽幅最大处加宽了8米。此外,船体扩大后,龙门吊车也延长了。


“大和”是采用船坞注水的进水方式,而船台建造的“武藏”则是利用地形连着船台划入下水。下水时在没有装载主炮塔的状态进行,即便这样其重量也达3万5000吨。在欧美相同重量的大型船曾经连船台成功下水,但对日本的造船界来说还是个未知的领域。


这个造船厂在细长的长崎湾内,到对岸的长崎市区的距离仅有635米。滑入海中的“武藏”号必须在这一距离内刹住,不然就直冲对岸,船体受损不说,长崎的街区也会受害。连着船台下水,原来就需要精密计算,而未曾经历且又是巨舰下水,造船厂慎之又慎,在船体侧舷加载了各260吨重的制动锁,采取了各种安全措施。船台的改造和诸多经费加算起来,又是一笔相当大的费用。海军方面倒也考虑到这些,作为造船厂的设备扩建和改进,建造费又追加了400万日元。


在船坞和船台改进工事完成后,开始建造“大和”、“武藏”的1938年,第四次海军军备扩充计划通过了国会的承认,据此,还决定增建大和级战舰两艘。


大和级战舰第三艘“信浓”号拟于昭和15年(1940)动工。但是能够建造7万吨级船体的船坞的吴海军工厂和三菱重工的长崎造船厂的大型船坞,当时都还被建造中的“大和”和“武藏”所占用着。


将来要拥有大和级战舰四艘的计划,是海军内部早就列入计划之中的。考虑到建造和服役后的维修,仅靠吴海军工厂和长崎造船厂的船坞是不够的。


为此,横须贺海军工厂在昭和10年(1935)就开始为能够接纳大和级战舰,对第六船坞进行了改造工程,这个船坞全长336米,宽幅62米,深18米,比吴海军工厂的船坞还大出一圈。完成的话,又更新了东洋最大船坞的记录。大和级战舰的第三艘“信浓”号就在这里建造。另外,佐世保海军工厂也为能够制造大和级战舰,进行了改建第七船坞的工事,全长343.8米,宽幅51.3米。


横须贺海军工厂的第六船坞改建所需费用为1700万日元。根据《海军造船技术概要》记载,船坞的扩建费用通常为1000~2000万日元。横须贺和佐世保的大型船坞又投入了3000万元以上。


而原定于昭和15年(1940)举办的东京奥林匹克大会的总预算也就在3100万日元。奥林匹克大会的主会场拟定使用东京都世田谷区的驹泽高尔夫球场,已经开建的田径赛场呀游泳场馆、体育馆和选手村等,建筑费为800万日元。但是款项筹集不到位,而且因为日中战争爆发,建筑材料难以保障,当初连预计的1000吨钢材都难以凑集。主会场原来设计能容纳12万人,减少到10万人,计划缩小了,即便如此预算和建材都还无法凑齐。


因为日中战争爆发,欧美各国出现抵制东京奥林匹克大会的倾向,而会场建设也难有眉目,终于日本不得不把主办权放弃了。和竞技会场建设所需费用几乎相同的大和级战舰的船坞建设毫无阻碍地得到承认,也能保障必要的水泥和钢材。这个差别就因为军费是圣域。所谓“圣域”,从这个事例中可见一斑。 

 

下集预告:

○     进口机械设备

○     为巨炮建造运输船

○     为运用巨舰而改造地形

○     建造大和战舰的波及经济效应


(待续)


相关文章:

大和战舰(1)建造世界最强战舰的贫穷国家的钱袋子

日本失败战例分析——莱特湾大海战

老狼是也译文列表(2020年8月24日更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