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于晓华:中国人口减少未必是坏事

于晓华 长江产发智库
2024-09-22



于晓华 哥廷根大学教授 长江产经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01

背景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最新人口统计数据,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一个历史时刻:中国人口开始减少。其实,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口会在某一个时点开始减少,但是没有想到这个时刻来得这么快。

和其它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和少子化一样,中国的年轻人也不愿意结婚和生孩子了。原因很多,这包括:计划生育政策的惯性、住房和教育成本的上升、年轻人受教育周期变长、年轻人追求个人主义、新冠疫情导致死亡率上升和出生率同时下降等因素。从发达国家人口变化的历史来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萎缩是一个长期趋势,我们无法逃避。

很多人担心人口减少和人口老龄化会使得中国经济竞争力下降,甚至出现经济崩溃。的确,从理论上讲,当人口红利结束后,必然会出现人口负债,这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这包括劳动力不足和养老金的兑付危机等现实问题。但是,日本、德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人口变化和经济发展现实告诉我们,没有必要这么悲观,人口下降未必都是坏事。


02

人口变化和制度变化:诺斯的理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认为推动制度变化有两个因素:人口和军事技术。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会推动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从而演化出更适应的社会制度,推动经济发展。他在其名著《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举例说明了欧洲黑死病造成的人口减少推动了农奴的解放和带来了“启蒙运动”,促进了经济长期增长。黑死病之前,欧洲处于非常黑暗的中世纪农奴制度。由于人口过剩,农奴主可以对农奴采取非常残酷的剥削和人身控制制度。农奴无处可逃,如果逃到别的农奴主那里,也会被送回来。

但是,黑死病肆虐使得很多地区减少人口一半以上,这带来了劳动力的稀缺,使得很多土地抛荒。在劳动力短缺的背景下,农奴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别的农奴主的农奴逃到劳动力缺乏的地区,他们通常再也不会被送回。这使得欧洲农奴得到了解放,也同时带来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诞生了“人权”和“民主”等现代西方思想,促进了欧洲科技的大跃进和经济的长久繁荣。


03

人口变化和市场变革


从总量上讲,中国人口有14亿。即使人口减少一半还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国,还是现在美国总人口的两倍。只要不断深化市场改革,经济还是可以继续发展,还可以保持强大的竞争力。

对于人口的减少,我们不能以静态的视角来看待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正如诺斯所言,在市场经济中,人口变化是动态的,它可以通过市场激励,诞生出新的技术和演化出新的制度,来持续推进经济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美好的生活,我们要相信市场的智慧。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人口减少不一定是坏事。

首先,毫无疑问,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土地和水等资源非常紧缺。人口总量下降,会减少人口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压力。这使得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人均占有的资源更加充裕,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养活14亿人口,我们在有限的耕地上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如果人口减少,我们就可以真正实现“减肥减药”,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第二,诚然,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日本和德国,由于人口老龄化,促使市场主体加大投资,研发代替劳动力的机器人。我们所以看到日本和德国的机器人技术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在农业生产领域,德国基本上所有的拖拉机已经实现了自动驾驶,代替了拖拉机的驾驶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且不受老龄化的威胁。在我国的台湾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同时,芯片产业却成为了他们的经济支柱,保持了全球的领先地位。

人口变动会带来经济结构转型。这是一种典型的诱致变革型转型,只有市场、也必须是市场,才能激励这种转型。无论是劳动力短缺,还是老龄化,市场都会衍生出新的技术和新的组织,来应对这些新的问题。

劳动力短缺,必然会带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全球化市场中,或者统一的全国大市场中,要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要不断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技术。这样,一方面高附加值产品技术可以替代低附加值产品下的劳动力;另一方面,高附加值产品也得以支付高附加值产品劳动力的工资。这就是日本和德国的机器人工业非常发达的一个原因,也是我国台湾地区芯片技术领先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我国一直在呼吁促进产业升级。如果劳动力充裕,劳动力价格还很低廉,企业自然就没有产业升级的动力。这就是所谓“资源的诅咒”。当劳动力开始短缺,劳动力的价值就开始上升,包括收入、尊严和价值等都会全面改善。这时候,企业要生存,就必须要开发新的技术,用机器人等新技术代替劳动力,同时提高单位劳动力的产出。日本、德国、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产业转型道路就是我们未来的发展蓝图。

但是,这个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我们尊重市场的激励机制,不断深化市场改革,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减少对市场的不合理干预,尤其是减少政府对微观市场主体行为的干预。政府要相信企业家的战略眼光,相信他们对市场结构转型的合理判断,他们是在用自己的命运探索市场的未来。


04

总结


在一个良好的市场制度下,我们无需担心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情况下经济竞争力的下降。市场是动态的,我们要相信市场的激励机制和演化方向,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在劳动力红利消失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表明劳动力的价值会不断上升,包括工资、尊严和价值等多个维度都会提升,这会带来产业升级和社会组织变革,我们相信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日本、德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老龄化,并没有使得他们经济崩溃;他们反而在老龄化的过程中实现了产业升级,机器人和芯片等高科技产业成为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老龄化和人口减少,我们必须要尊重市场的选择,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下充分挖掘资本的潜力,促进技术革新,实现智能化,增加资本的有机构成。
不过,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做好产业升级过程中的社会保障,必须要防止劳动力成本过快上升背景下的大规模产业外移,这会造成大规模失业,从而加剧产业转型的成本。


方先明、胡丁:关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

2023-01-11

徐宁: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九项重点任务

2023-01-06

孙武军等:保险业服务“双碳”战略目标的基本思路与实施路径

2023-01-04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江产发智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