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进余光中文学馆

2017-08-06 李好 海峡艺术文化

余光中文学馆地处福建永春县,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文学馆借鉴永春乡村的传统建筑风格,采用白墙灰瓦的立面形式,寓意着白纸黑墨的文学气息。文学馆展览余光中的一些文稿、手稿、照片、文物,纪念物等。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南京,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他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其人其诗已成为海峡情缘的文化意象,他的诗歌《乡愁》多年来在全球华人中引发强烈共鸣。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 《乡愁》

今生今世 
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 
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余光中《今生今世》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余光中 《浪子回头》

旅行之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是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这样,我们才会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余光中

与海为邻 
住在无尽蓝的隔壁 
却无壁可隔 
一无所有 
却拥有一切

——余光中 《与海为邻》

“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

——余光中 《左手的掌纹》

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一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 《听听那冷雨》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余光中 《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六把雨伞》- 现代诗

<遗忘伞>
向日葵反面的形象
黑黝黝的背日葵啊
见证人类的健忘
雨里盛开
雨后枯萎
一朵接一朵被遗弃
怎样也记不起来
在什么人家的门外
身世如谜
究竟谁是
头也不回的主人?


<音乐伞>
裁一片小黑云去抵挡
顶上千叠的黑云
雨伞,是谁顿悟所发明?
那样纯净的几何美
用直线和曲线连成
浅弧的两端伸出檐牙
雨便从十二个檐角滴下
一串串断断续续的飞铃
你掌中握着的正是
一件天然的乐器
雨夫人即兴的手指
间歇地敲敲又打打
——重时多壮烈
轻时多潇洒


<记忆伞>
雨天长,灰云厚
三十六根伞骨只一收
就收进一把记忆里去了
不知在哪扇门背后
只要我还能够
找到小时候那一把
就能把四川的四月天撑开
春雨就从伞边滴下来
蛙声就从水田里
布谷鸟声就从远山
都带着冷飕飕的湿意
来绕着伞柄打转
喔,雨气好新鲜

 

<亲情伞>
最难忘记是江南
孩时的一阵大雷雨
下面是漫漫的水乡
上面是闪闪的迅电
和天地一咤的重雷
我瑟缩的肩膀,是谁
一手抱过来护卫
一手更挺着油纸伞
负担雨势和风声

多少江湖又多少海
一生已渡过大半
惊雷与骇电早惯了
只是台风的夜晚
却遥念母亲的孤坟
是怎样的雨势和风声
轮到该我送伞去
却不见油纸伞
更不见那孩子

 

<友情伞>
暴风雨里
一位朋友撑伞来接我
一手扶我的踉跄
一手把坚定的伞柄
举成了一面大盾牌
抵挡猖狂的雨箭
后来才发现
逆风那一面他的衣衫
几乎湿透于骤雨
喔,所谓知己
不就是一把伞么?
——晴天收起
雨天才为你
豁然开放

 

<伞盟>
如果夜是一场青雨淋淋
幸而我还有一盏台灯
一把精致的小雨伞
撑开一盖暖黄的光晕
如果死亡是一场黑雨凄凄
幸而我还有一段爱情
一把古典的小雨伞
撑开一圈柔红的气氛
而无论是用什么做成
用绯色的氛围或橙色的光晕
愿你与我做共伞的人
伴我涉过湿冷的雨地
如果夜是青雨淋淋
如果死亡是黑雨凄凄
如果我立在雨地上
等你撑伞来迎接,等你

“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

——余光中 《左手的掌纹》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余光中 《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中国台湾网)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栖主义者。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天国的夜市》、《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五陵少年》、《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等十余种。其中最著名有《乡愁》。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中国日报网)




海峡艺术文化

欢迎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进行关注

如果你喜欢本图文,请点击右上角

“发送给的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或搜索公众账号:shishilh

微信号:lh228115067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