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企业家精神不能纳入主流经济学的均衡模型?

风灵之声 风灵 2022-07-05


文 风灵


我们曾经谈到,柯兹纳在定义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时,剔除了能够纳入主流经济学均衡模型分析的行为,也就是说,剔除了理性经济人配置资源的最大化行为。

 

柯兹纳是怎么提炼企业家精神的呢?他反复强调,纯粹的企业家没有任何初始资源,发挥企业家精神不以拥有任何生产要素为前提。既然没有任何初始资源,那企业家最初的市场活动当然就不可能是进行资源配置了。

 

1932年,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出版了在经济学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该书将经济学定义为“将人类行为作为目标与有着备选用途的稀缺性手段之间关系加以研究的科学”。自那时以来,这种观念就绝对地控制了主流经济学思想的发展方向。由此,主流经济学认为,社会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就是如何在竞争性的目的中有效配置资源的问题。关于这一点,其实我们也非常熟悉,比如,当问到市场经济有什么优越性时,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市场经济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这几乎都成了标准答案了。

 

但是,柯兹纳的企业家没有初始资源,那他能够做什么呢?他要做的是发现机会,发现低买高卖赚取利润的机会。这和配置资源的行为有什么不同呢?

 

主要的不同在于,配置资源行为的前提是目标-手段的框架已经给定。举个例子,我大学刚毕业时,曾在一家单位实习,单位有自己的食堂,每天上午单位的出纳都要去菜市场买菜,经常把我也叫上帮忙。每天的预算是50元,她要用这50元安排好单位的午餐,有菜有肉,还要人人管饱。在这个例子中,她的目的是保质保量地采购食材供给单位的午餐,手段是50元现金。整个单位有将近20人,虽说那时候物价比现在低多了,但她配置资源的效率我还是非常非常佩服的。她是财务人员,最大化行为果然掌握得很熟练。主流经济学所指的经济、经济行为,主要就是这种效率最大化的行为。

 

而企业家精神或者说企业家行为,并不是在这种给定的目标-手段的框架下行事,最重要的是确定框架本身,确定什么是要实现的目标,什么是可用的手段。人能够为自己确定目标-手段的框架,并根据情况改变这种框架。人不受既有的目的-手段框架的约束,这是人所独有的特点。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人工智能是在人类给定的框架下解决问题。比如,我问智能应答软件:“帅帅在哪里,你看到帅帅了么?”它要么回答不知道,要么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而我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人,被问的人不管有没有上过学,知识水平如何,第一个反应恐怕都是:“你说的帅帅是谁啊?”我会告诉他,帅帅是我的小狗,是什么样子,有多大,有什么特点,等等。可见,人类首先能够自主地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说确定目标。当然,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以后人工智能或许也能有类似应对,但并不是软件学会了该怎样去确定问题所在,而是设计人员扩充了或者改变了软件运行的程序或者说框架。

 

人可以确定目标,也可以确定什么是可用的手段。比如说,某人每天上班,公司和家之间的距离有15公里。他可以选择的交通工具包括的士、网约车、公交车、地铁、自驾车,共享单车,以及这些工具的组合。如果他去问导航软件,导航软件可以根据他的要求以及当时的路况,给出一个最优的出行方案。这在现实中往往还是很有用的。然而,虽然有不少人会选择在工作地点附近买房或租房来解决通勤问题,导航软件却绝不会给出这种方案。因为导航软件的运行程序或者说框架没有这种手段可选择,但人却不受既有框架的约束。同样,在人类已经有了这种解决方式之后,某种软件或许会将之纳入,但软件仍然不能真正像人那样行动,即不受既有的目标-手段框架约束,自主地决定目标和手段。

 

经济学是价值中立的科学,因此经济学不研究也没有足够的能力研究某个个人究竟应该确定什么具体的目标,运用什么具体的手段,但这种行为模式应该纳入经济学的范畴。然而,我们可以发现,主流经济学的最大化模型,其实是把人当成了在既定框架下处理资源配置问题的机器人。

 

这种模型下,没有什么真正的知识问题、发现问题、学习问题;相应的,也没有什么真正的不确定性。能解决的问题从始至终都能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从始至终都不能解决,除非外界条件发生了变化。你问导航软件一条尚未纳入它的地图的道路,它很确定不能给你答案,除非它的地图改了,而不是像人类那样,如果曾在那附近经过,就很可能会发现有一条以前还不知道的道路。

 

米塞斯“人的行为”概念,敏锐地捕捉到了人的这种特质。米塞斯将人的行为定义为有目的的行为,其目的是缓解自身的不适。在这里,他并没有将人的行为限定为给定目标-手段框架下的最大化行为,而是包括了确定这种框架的行为。然而,遗憾的是,主流经济学未能理解米塞斯的这层意思,包括为经济学给出了通行定义的罗宾斯,其实罗宾斯的《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深受奥地利学派的影响,特别是深受米塞斯的影响,但他也没能真正懂得米塞斯“人的行为”的意义何在。

 

柯兹纳则用分析性的企业家精神概念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把米塞斯“人的行为”分析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主流经济学的资源配置行为,这当然也包含在人的行为之中;另一个部分则是企业家的发现行为。这个行为用不到任何资源,因此绝对不可能是资源配置行为。这样就很好地阐明了“人的行为”与主流经济学最大化行为的不同。

 

企业家的发现行为不需要任何资源,只需要“警觉”。为什么用“警觉”这个词呢?因为所发现的是他以前从来没有概念的知识,他预先不知道,也没有计划,只是偶然捕捉到的。如果他知道这种知识的存在,只是尚来不及去搜索其具体内容,比如知道某个单词字典上一定能查到,但还来不及去查找,那么,很容易看出,这其实也是一种与成本-收益相关的资源配置行为。相应的,因为以前从来没有概念,所以也就存在真正的不确定性。今天我沿一条老路去上班,明天我发现了一条新路,就马上改走新路了。但在那个时刻到来之前,我对此毫无想法,毫无预料。

 

不过,企业家一旦发现了可以利用的机会,随后他实现这个机会的行为,比如说融资购入各种生产要素组织生产销售的行为,又成了资源配置行为了。

 

发现行为引入了全新的知识,从而改变了市场中主体的行为框架,改变了目的和手段,将引起一系列连续变化,这就是市场过程。主流经济学缺乏这种认知,因此他们不能理解市场的动态变化。

 

我们经常会听说,人工智能将导致大量失业,当然,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说法,早在工业革命时代,就有很多人认为,机器将导致大量失业,但这从来都不是现实,这是为什么呢?比如,当电灯代替蜡烛的时候,人们想到的是蜡烛的生产商工人销售者将会失业,但人们往往忽略了,电灯不仅仅是一种取代蜡烛的静态商品,更是一种新的手段。有了价廉物美的电灯,人们就可以大大提高夜晚这段时间的利用率,各种与夜间相关的产业都发展出来,包括各种生产、生活和娱乐活动;同时,以前难以利用的空间,比如地下的空间,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这也意味着许多新的产业和产品。而这是建立在新知识的发现和利用之上的。汽车、智能手机等与之类似。正如波普尔在《历史主义的贫困》中所说,我们不能够预测未来,是因为我们今天没有明天的知识。


这是我在正一君书院出品的主线经济学精读课第二期领读柯兹纳的代表作《竞争与企业家精神》的第六讲,有修改。

加本公众号读者微信群可联系mefengling。


相关文章:

怎样理解市场过程中的竞争与垄断?

《竞争与企业家精神》系列讲座 

《市场过程的含义》系列讲座 

《市场过程的含义》中文版(风灵译)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怎样理解市场过程中的竞争与垄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