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我融入大我 青春献给祖国”——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乡村振兴黔江行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火热青春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近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由“石榴籽”理论普及宣讲团、少数民族联谊会、求索学社和青马工程班8名老师、12名学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黔江区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共同追寻红色记忆、擎画振兴蓝图,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缅怀革命先烈,厚植爱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位于黔江区西南部的水车坪是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曾是红三军的重要活动区域,是革命先烈们英勇奋斗的地方,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鲜血与汗水。1934年5月,贺龙元帅在此地召开大会,部署战斗,次日凌晨骑马告别,留下了“红军树”这一珍贵的历史见证。这棵有着150余年历史的古树,见证了革命的艰辛与胜利,承载着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怀。师生来到黔江红军革命纪念馆、纪念碑,感受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精神。在党委副书记胡刚的领誓下,全体师生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在宣誓中坚定庄严承诺,激发前行动力。


告别水车坪,师生们前往黔江区万涛故居。万涛故居是第二批重庆市国防教育基地,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通过观看实物、图片、绘画、文字和雕塑等方式,感受万涛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采,接受了深刻的红色教育。同学们被革命先烈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深深打动,纷纷表示要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努力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青春志愿行,奉献新时代


石家镇清塘村是此次志愿服务的目的地。在我校驻石家镇清塘村第一书记李阳的带领下,师生慰问了村里的老党员、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与乡亲们亲切交谈,聆听他们讲述本地革命故事和乡村变迁,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六届五次会议精神。老党员们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勉励同学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学们为村里留守的孩子们上手工课程、陪伴做游戏,耐心指导孩子们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如折纸、剪纸等,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剪纸作品逐渐成形,既有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也有寓意吉祥的图案,每一幅都蕴含着孩子们对美的独特理解与追求。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同学们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幸福,在致力于思想引领、文化传承、兴趣培养、运动健康中播撒爱心。



聚焦特色产业,绘就和美乡村


在李阳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当地的桑蚕养殖基地,“蚕是天下虫,饲养它的过程中,空气温度都需要格外注意。它们食用的桑叶也需科学培桑、提高桑叶质量,达到蚕壮茧优的目的。”同时对桑蚕的养殖过程和产品加工流程等做了详细讲解,同学们亲眼见证了现代农业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烤烟也是当地的支柱经济作物,李阳在田地里介绍烤烟种植、加工的系列知识,还介绍了村集体经济在“两不愁三保障”中的作用。同学们对“一村一品牌”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表示将把这次参观的所见所闻带回学校与同学们分享,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本次主题实践活动中,求索学社作为入选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2024年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陆续开展面向农村少年儿童群体的关心关爱志愿服务活动。求索学社负责人胡培豪表示,通过实践,全面了解了石家镇清塘村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为推动群众增收、产业增效、乡村增色等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实践调研,激励我们用实际行动了解社会、历练自我,真真正正将自己所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中,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实践调研团将持续致力于红色文化传承和乡村发展,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乡村振兴和红色文化传承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供稿:求索学社
编辑:莫雨婷
审核:党委宣传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